敬業奉獻青方華
發表時間:2018-08-13 | 來源:江油文明網
青方華,男,漢族,48歲,江油市楓順鄉小壩村黨支部書記。
2016年12月20日,江油市楓順鄉小壩村黨支部書記青方華在脫貧攻堅走訪貧困戶途中遭遇車禍,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8歲。噩耗傳來,小壩村和楓順鄉的干部群眾悲痛不已,紛紛自發緬懷這位一心為民的好書記。
九十年代初期,小壩村不通公路,賣點山貨需要肩挑背磨走上好幾個小時,買袋鹽也要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1992年,楓順鄉黨委、政府籌措資金號召村民修路時,青方華頭一個積極響應,參與到修路的隊伍之中。要在崇山峻嶺中開辟出一條能過大貨車的道路,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條件異常艱苦,大家吃住在山上,每天才補助幾塊錢的生活費。開山劈路全憑人力,很多時候大家累得吃飯連筷子都握不穩。但他們用愚公移山一樣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硬是用54天時間,人工打通了一條長68米的隧洞,建成了小壩村第一條通村的公路。
青方華在修路中表現出的吃苦耐勞精神,勇于擔當的責任心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擁護。1996年7月,時年28歲的青方華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12月,帶著父老鄉親的期盼與重托,青方華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針對村里少有通組聯戶道路和貧窮落后的現狀,他鄭重向全村黨員承諾——“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18年來,青方華牢記當初的諾言,打通通村隧道后,他又開始組織村民修建通組聯戶道路,架起了村委會門前的橋,并利用小壩村的林業資源,巧借木材商之力修通了村委會到五組的路。多年的努力,讓村里的路況逐漸好轉,加之近兩年黨委、政府加大對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2016年小壩村11.7公里的村道、3.1公里的組道、2.1公里的入戶路全面打通,并完成硬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通路,關鍵要致富。信息通了,眼界寬了,青方華清醒地意識到,種植傳統莊稼增收效果不明顯,改變不了貧困,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才能致富。但是,要改變村民祖祖輩輩的耕種模式談何容易。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甩開膀子干給群眾看?!?997年,青方華不顧家人和鄉鄰的質疑,率先在小壩村試種斷木木耳。當年種植的3萬段斷木木耳,實現利潤3萬元?;钌氖吕?,現過現的收入,讓村民逐漸相信種植木耳可以比種玉米、小麥帶來更高的收益。第二年村里十多戶群眾跟著青方華種植木耳,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2006年,木耳市場行情出現較大波動,為抗御市場風險,2007年青方華投入資金6萬元,建起了3畝食用菌種植大棚,種植袋料香菇3萬袋,希望以此為鄉親們多找一條增收的門路。正當青方華憧憬著香菇豐收的喜悅時,2008年突如其來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垮了他的香菇大棚,損失慘重。青方華在組織好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同時,帶頭重建香菇大棚,并成立了得楓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們開展產業重建。2014年,在整村連片扶貧項目的帶動下,小壩村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20畝,共有12戶村民種植食用菌30萬袋,并建成可容納20噸食用菌的凍庫1座。當年,小壩村僅種植食用菌,就實現利潤60余萬元。
尋謀致富路,青方華還有招數。小壩村植被繁茂,野花繁多,非常適合養蜂,村里也有養蜂蜜的傳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由于分散養殖,產量低、品質差、銷售價格不高,村民都沒動過規模發展的念頭,但青方華深知蜂蜜市場大有前景、利潤豐厚,研究決定在全村發展這項產業。針對本村蜂蜜品質不高的問題,青方華多次開會專門強調,“別人要我們的蜂蜜,看中的是我們這里有好的生態環境,所以我們不能弄虛作假。保證蜂蜜的品質,才能在市場立足”。養蜂村民接受了青方華的勸誡,高品質的蜂蜜賣出了好價錢,效益明顯提高。嘗到甜頭后,村民養蜂積極性高漲,2015年全村養蜜蜂800余箱,年出產優質蜂蜜近萬斤,實現產值30余萬元。
脫貧的路上不能拉下一名群眾,讓全村貧困戶增收的問題成了青方華心頭的大事。2016年年初,小壩村準備實施一項315只的天府肉羊養殖扶貧項目?!把蚶鲜桥?,根本追不上,不容易喂養”,村里的貧困戶大多是老弱病殘,都不愿意養。為了落實這個項目,青方華先后召開了6次會議,他逐戶走訪、挨個勸說,轉變群眾的思想。后來青方華根據貧困戶的實際能力及個人意愿成立了合作社。一部分羊由自己養殖,合作社統一幫助銷售,其他貧困戶的羊交由合作社統一養殖、管理,年底分紅。這樣的決定讓貧困戶切實受益,預計2017年年底每只羊可以實現700元的收益,貧困戶們都盼望著羊長大之后增添一筆收入。
近兩年,青方華緊貼全村發展實際,以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從產業規劃、基礎建設、環境改造、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到2016年11月,全面完成6大類32項脫貧摘帽規劃項目建設,17戶25人突破人均3100元收入的脫貧目標,并順利通過江油市、綿陽市關于貧困村、貧困戶退出的考核驗收,圓滿實現四川省定摘帽村退出目標,成為楓順鄉首個人均收入突破萬元的村。
青方華的一生,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村民當親人,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哪家遇到大事了,他總要四處張羅;哪里出現鄰里糾紛了,他總會出面調解……在他的努力下,多年來小壩村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少有矛盾糾紛。
二組的留守老人楊義厚和妻子今年都已68歲,子女常年在外務工,很少回家。以前老人住的地勢很高,沒有路,也沒有水。2009年,楊義厚購買了同村趙國禮的地基。按照當時簽定的協議,趙國禮將1.2畝田和6分地一起轉租給楊義厚使用。但是,在后來的商談中趙國禮反悔了。青方華知道這件事后,多次從中調解,幾次去趙國禮家里勸說?!澳愕鼗嫁D租給人家了,如果田不一起轉租,他們種以前的田,來來回回不容易”。經過多次調解,楊義厚終于如愿以償易地建起了新房?!鞍岱孔拥臅r候,家里沒有勞動力,青書記幫了很多忙”,楊義厚說,搬家后和青方華的家離得很近?!扒鄷浗洺5郊依飭柡畣柵?,就象親人一樣關心著我們”。知道青方華去世后,楊義厚抑制不住悲傷說:“感覺家里像少了一個人?!?/font>
2014年,村民胡明芳的丈夫患肝癌去世,女兒遠嫁外省,不能及時趕回家,兒子當時還年輕,挑起家里的重擔還略顯不足。丈夫的離世讓胡明芳頓時不知所措,這時青方華來了,幫助四處奔波張羅,安排料理胡明芳丈夫的后事。下葬那天,天下起瓢潑大雨,屋里都開始進水,望著從胡明芳家里到下葬地點的距離,村里很多幫忙的人都有了退縮的意思,是青方華沖在最前面,不顧雨水打濕了衣裳,褲腳沾滿了泥土,帶領村民頂著大雨安葬了胡明芳的丈夫。從兒子的電話中得知青方華去世的消息時,胡明芳在電話那頭哽咽道:“這么好的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
2015年夏天,村民楊紹政家因為修一段入戶的路,需要占村民蘇懷碧的地。蘇懷碧非要楊紹政拿了錢,才準修路,這個要求讓經濟拮據的楊紹政犯了難。楊紹政和妻子都70多歲了,唯一的女兒早已出嫁,兩個老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拿不出錢,怎么辦呢?楊紹政想起青方華常說的“家里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這句話,就向青方華反映了此事。青方華了解情況后,多次找到蘇懷碧,動之以情、曉之以義,經過無數次的勸說,蘇懷碧終于答應楊紹政修路經過自家地里,并不收楊紹政的錢?!扒鄷浭莻€好干部!”青方華安葬那天,楊紹政望著已經修好的路,想著連青方華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時,不禁老淚縱橫。
多年的奔波操勞,使青方華積勞成疾。2013年6月,青方華在指導村上凍庫的后續建設后,回到家中突發腦溢血。住在醫院里的他,卻時刻牽掛著村里的情況?!把雌趤砹讼卤┯?,哪些群眾需要轉移”、“哪的道路容易垮塌要注意安全”、“哪里的山體可能滑坡要注意警惕”……村上的同志來看他,他總是再三提醒。剛一出院,他就組織村“兩委”成員對全村損毀道路進行維修和疏通??吹剿蝗骋还盏臉幼雍筒荒芡耆熘钡淖笫?,大家勸他好好休養,他卻說:“我這么久都沒看到大家了,我在這雖然做不了什么,給大家鼓鼓勁也好?!?/font>
經過系統的治療和康復訓練,青方華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好轉,但是左手還是不太靈活,行動也不是很方便。2016年,小壩村大力實施 “三建五改”。大家時常都能看到他不畏辛苦,喘著粗氣走村入戶了解情況。隨時來到施工現場,把關質量,督促工期。他總是不停地要求,“必須要做好,保證質量……”
“鄉上安排的工作,小壩村總是最早完成的,青書記雖然身體不好,但從未以此為借口推辭過工作?!睏黜樴l副鄉長胡洪銘說。青方華一心裝著事業,一生心系小壩村的發展,竭盡全力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青方華一生保持著共產黨員的本色和基層干部勤奮、樸素的作風?!八洺T缟先狞c就起床了,忙活家里的事,考慮村里的事?!逼拮雍鲿f,“他很少休息,幾乎看不見他悠閑地坐在家里?;寄X溢血后,因左手不太靈活,很多事情做不了,但他依然停不下來”。讓胡明會沒有想到的是,2016年12月20日,上午9時青方華在楓順鄉政府參加脫貧攻堅會議后,就立即回到小壩村開展工作,與村上干部一同走訪貧困戶;14時30分左右,在走訪完小壩村貧困戶王志秀家后,青方華乘坐兒子開的面包車返回。由于路窄、坡陡,在一個山路急轉彎處,車輛墜入10多米高的懸崖,因傷勢過重,青方華經搶救無效去世。
青方華的去世讓親人悲痛不已。他的母親80多歲了,一直和青方華住一起。家里人考慮到老母親年紀大了,從青方華出事到去世,一直都沒有告訴她。等到處理完青方華的后事后才告訴她。老母親知道兒子去世后一直哭,不斷地質問家人:“為什么一直不告訴我,不讓我見兒子最后一面”。白發人送黑發人,讓老人久久不能釋懷。
為了支持父親的事業,青方華的兒子青楊當兵回來后,就留在家里做父親的幫手,一直沒有外出打工掙錢。2016年12月20日那天,為了接走訪貧困戶的父親一起出了車禍,身受重傷。青方華去世的時候,兒子青楊還在醫院救治,女兒青莉也剛生完小孩。
壯志未酬身先死。12月20日,青方華離世的噩耗傳出,小壩村的村民哽咽失聲:“青書記走得太突然,他將一生都獻給了這片大山,獻給了這方鄉親,他還有未完成的理想,他放心不下村里的事情??!”
為改變小壩村的落后面貌,實現脫貧攻堅奔小康目標,青方華奉獻了青春熱血,付出了汗水和生命。青方華滿懷對大山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勇挑重擔、甘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用生命奏響了一曲時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