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故事——鄧燕:用耐心和愛心構建幸福家庭
發表時間:2021-12-01 | 來源:江油文明網
本人鄧燕,是一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2004年畢業于綿陽師范學院,2009年9月公招到人民街幼兒園,在幼教崗位15年以來,我哭過、笑過、憧憬過、彷徨過,一路走來是孩子們純潔的心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無私的付出。紀律上嚴格要求自己,時間觀念強,從不遲到、早退。工作上勤奮學習、刻苦專研、勇于創新,保質保量的完成領導交待的各項任務。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2013年6向黨組織遞交了申請書并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生活上團結同事、勤儉節約。在班上小到幫孩子擦屁股、大到幫助孩子父母解決生活中的疑惑。常常有人問到:當幼兒園老師你不煩這群孩子嗎?不,我很喜歡孩子,班上的孩子都是我的寶貝。
如果說把知識教給幼兒是幼兒教師的必修之課,那么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讀懂幼兒則更是我們幼兒教師的修煉。記得我帶過的一個孩子,小班才入園時吐詞不清,經過一個月的觀察跟同齡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放學后我嘗試跟他媽媽第一次交流,但從媽媽反饋的信息中得到:自己是孩子的媽媽天天和孩子在一起都沒有覺得有問題,我告知媽媽那是因為你朝夕和孩子相處在一起,就算孩子不說你也能知道他表達的意思,但媽媽無動于衷,第一次談話以失敗而告終。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我第二次嘗試和媽媽交流孩子說話的問題,媽媽仍舊很強勢的說道孩子說話沒問題,而且家里老年人也覺得孩子小這樣說話沒問題,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我告知媽媽因為孩子現在在幼兒園對說話要求不高,但是上小學了,孩子大了如果發音不準,同學都會嘲笑他。第二次仍然沒有結果。但是我沒有放棄,一年后我第三次針對說話的問題和孩子的媽媽進行交流,并把日常學習中孩子的說話視頻播放給了媽媽看,媽媽開始動搖了,首先針對孩子是否是因為功能性發音問題到醫院進行了排除,最終在成都的醫院確證為發音部位不正確導致的說話不清楚,需要進行語音矯正訓練。經過為期兩年的語音矯正訓練,孩子現在已經順利進入了小學,而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我丈夫劉賢,是中物院一名基層最普通的工作人員?!拌T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中物院人的價值追求。其中的基石可謂是對我丈夫的真實寫照,上班十幾年扎根山區、生活工作條件艱苦。他總是兢兢業業、不計回報,長時間的工作和巨大的工作量伴隨著每日機器轟鳴聲,讓他聽力下降、腰肌勞損、雙手磨有厚厚的繭子。周一到周五都在平武工作無法回家外,經常連周末都要加班無法回家看看我和女兒,更不說照顧家庭了。當對婚姻的承諾變成了什么忙也幫不上時,作為一名妻子,有時免不了抱怨幾句,可他總是樂呵呵地對我說:“沒有國家這個大家,哪有我們幸福的小家?家里有你照顧我放心?!?/p>
有一次好不容易放高溫假,為滿足女兒的心愿全家人一起高興地出發去避暑玩幾天,可剛出發丈夫就接到單位的電話需要加班。他二話不說,掉頭就往上班的地點出發。當時正逢上班的路在修繕,我們需要繞道翻過許多座大山才能到達,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漂泊大雨,丈夫開車的視野嚴重受阻,開車全憑感覺,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也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準時到達了他的工作地,保證了科研生產進度的順利進行。事后,一次次后怕,我問到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你這樣做?丈夫笑笑說:“比起老一輩,我們這點累算啥?我們不管怎樣都不能耽誤科研生產這件大事”。在那一次后,我更了解他、更懂他,在工作上更加支持他。
比起英雄偉大事跡,我們是平凡的,這也是我們生活最本來的色彩。雖然我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但愛崗敬業是我和他作為最普通工作者的信念。我相信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得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同前行,共同為國家、社會發展奉獻我們的熱和血。